因為被動物園要求采用“刷臉”方式入園,游園年卡辦理者郭兵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決定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提供服務的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20日,這一涉及公民生物識別信息采集的服務合同糾紛案,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最終,法院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其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征信息,駁回郭兵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據新華社11月22日報道) 備受輿論關注的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落槌了,這是一次具有積極示范意義的宣判——此案充分說明公眾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也鄭重提醒全社會人臉識別不能被濫用。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刷臉”技術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不久前,《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發布。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刷臉支付”最為普及。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泄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就在這幾天,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有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售樓處的確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稱,“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 “刷臉”可以遍地開花,安全不能千瘡百孔。身在信息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是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個人信息收集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人臉、指紋、虹膜等不可更改的人體生物特征,屬于用戶最核心、最重要的個人信息,有人說這都是“行走的密碼”。此類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設想。從這個角度來看,“人臉識別第一案”是在警醒所有個人信息采集者,“刷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用“刷臉”技術時一定要在心里繃緊法律這根弦。正如一位時評人所言,希望這起帶有“第一案”光環的案件,在對具體糾紛定分止爭之余,也能用司法力量劃定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邊界,為公民信息安全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應用的平衡拿捏“打個樣”。 技術本身沒有對和錯,但使用技術的人必須有責任有擔當。對于“刷臉”,我們既要最大限度挖掘其價值,也應筑牢安全的堤壩。期待通過“人臉識別第一案”的宣判,全社會能進一步形成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共識,相關部門能進一步明確具備采集資格的主體范圍,加快實現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化、精細化,有力有序維護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admin) |
家政秦皇島
版權所有:秦皇島開發區鎖鎖開開鎖家政服務部
地址:秦皇島市開發區
電話:0335-8996110
手機:13473844268
聯系人:高先生
網址:wwww.kingdomofsimplicity.com
新聞中心
縱橫談|“人臉識別第一案”是一次鄭重提醒
時間:2020-11-24 09:51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次
因為被動物園要求采用刷臉方式入園,游園年卡辦理者郭兵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決定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提供服務的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20日,這一涉及公民生物識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