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前后,撫寧區留守營鎮西莊村小江專業合作社的姜田里,一片熱鬧的生姜采收場面:采收機插入壟溝深處,隆隆聲響處,新鮮的生姜頓時與泥土分離,一旁的工人輕輕一拽,整株生姜順勢倒地。工人們蹲在壟間用果樹剪利落地剪斷莖部,將整塊生姜收入筐中。 西莊村民高成和工友將一筐筐生姜搬上車,碼正擺齊。不到一刻鐘,36筐生姜裝滿車廂。70歲的高成靈活地跳下車,扣好車尾板,轉身又上了另外一輛早就等候在田間的貨車上繼續干活。 “老高,回來吃餃子吧!”中午時分,老伴到地頭喊他回家吃飯,高成答道,“不回去了,合作社管飯,在田里吃完就得趕緊忙活計了。” 這幾年,小江專業合作社從周邊流轉了不少土地搞農業種植,許多人不用往外跑就能打工掙錢。“我是干建筑材料裝卸的,有把子力氣,以往活計零散不好找,如今守著家門口就把錢賺了。”高成高興地說。 “今年生姜大豐收,我的收入也增加了?,F在每天能搬運約45噸生姜,一噸25塊錢,我們四五個人干,每人每天能掙二三百塊錢。”不僅如此,老高把家里9畝多耕地都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按每年每畝500公斤玉米的市場價格支付租金,“去年每畝租金近千元,家里光是租金收入就有近萬元。別看我歲數大,一年能掙5萬多元哩。” 在留守營鎮,隨著生姜產業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村民像老高一樣選擇留在村里打工,以小江專業合作社為例,該社每年用工量至少800人次,每天的工時費在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春季拾掇姜種、播種、通風,夏季撤膜、培土、澆水、施肥,秋季采收、搬運,村民一年三季有活干。 與小江專業合作社這樣自發組織起來的合作社不同,留守營鎮好多村莊以村為單位成立了生姜產銷合作社,發展種植大戶,帶動姜產業發展。 “今年生姜個頭飽滿,產量喜人,每斤收購價3塊錢左右,一畝地能收入4萬多。”不久前,留守營鎮四照莊村張愛云家的姜田喜獲豐收。張愛云種植生姜十五六年了,由開始的兩三畝地發展到如今的20畝地,切身體會到了種植生姜帶來的經濟效益。 “四照莊僅有400多戶人家,今年村里種植生姜3000畝,畝產平均1.3萬斤,總銷售額可達1.2億元左右,農民獲利也在5000萬元以上。”四照莊村黨支部書記孫儉利說。 2013年,孫儉利成立了四照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四照莊村成了生姜專業村。從最初的選地、提供姜種,再到聘請專家技術指導,到最后收姜聯系工人、客商,合作社的一條龍服務讓姜農們享受到了共同致富的喜悅。“現在每天發往山東十二三個掛車,每個掛車6萬多斤,每天需要人工在1000人左右。”孫儉利說。 據了解,目前,留守營鎮共有生姜種植面積6000余畝,今年預計可為百姓帶來1億元的純收入。“留守營鎮優越的土壤環境和宜人的氣候為生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所產生姜具有姜片大、纖維少、姜味濃等特點。”留守營鎮黨委宣傳部長黃強介紹說。 撫寧區已有近40年的生姜種植歷史,近年來,全區生姜種植面積穩定在萬畝以上,連續被評為“中國生姜之鄉”“中國調味品原輔料(生姜)種植基地”。以下莊管理區、留守營鎮為主的生姜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生姜產銷合作社、生姜加工企業相互依靠、協調發展的模式,在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的同時,也帶動了下游產業的發展。 目前,全區共有涉及生姜產業的合作社50余家,洗姜廠50余家,可完成本地鮮姜的清洗和簡單包裝工作。生姜保健系列產品如姜片、姜絲、姜糖等深加工產品也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責任編輯:admin) |
家政秦皇島
版權所有:秦皇島開發區鎖鎖開開鎖家政服務部
地址:秦皇島市開發區
電話:0335-8996110
手機:13473844268
聯系人:高先生
網址:wwww.kingdomofsimplicity.com
新聞中心
“姜經濟”讓農民家門口致富
時間:2020-11-13 10:29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次
霜降前后,撫寧區留守營鎮西莊村小江專業合作社的姜田里,一片熱鬧的生姜采收場面:采收機插入壟溝深處,隆隆聲響處,新鮮的生姜頓時與泥土分離,一旁的工人輕輕一拽,整株生